close

文章引用自: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seaseas/8612526

趕去看【我的酷兒婚禮】之前,剛好週三晚上在分析學會上了【達文西童年的記憶】,看到講師精闢熟練地點選著令人驚歎的powerpoint,宛如解開達文西密碼般地發現了達文西對母親的熱愛。



原來早期廣為流傳的「每個男同性戀都有一個強勢的母親」這種令人噴鼻血的講法就是源自於此,但想必大家是誤讀了。
佛洛伊德在分析達文西畫作的過程中,發現他壓抑(或昇華了)對母親的熱愛,而把它轉化成對科學(鳥類/飛翔)細緻而理性的研究,但卻也因此阻斷了藝術的創作。
在聖母聖嬰圖的分析中,我們看到聖嬰凝視聖母的眼光有著渴望與逃離,這種內在隱微的衝突成為達文西一輩子情感的課題。但也是在這幅畫作中,達文西開始去面對這種衝突,因此成為他甦活後期藝術生命的源頭活水。

每個人最初的愛都是母親,而在佛氏異性戀霸權的詮釋下,人類最好的發展就是要棄絕對母親的愛轉而投向(認同)父親,而一切切都來自於小孩對閹割的恐懼(閹割焦慮聽起來就像是某種父權下的產物)。
男同性戀卻不走這條路,他們極端熱愛母親,所以無法接受「母親沒有陽具」的事實,甚至在幻想中母親還保有她的陽具(所謂的陽具母親),然後,轉而去認同母親。以達文西為例,他認同母親的結果就是把自己母性的情感投向年輕的男性學徒(像是年輕的自己/聖嬰)。
這種情感的投入卻也把父親阻隔在外,讓父權在家庭裡沒有他的位置,這是酷兒論述最為推崇的,甚至有酷兒理論家分析佛洛伊德說:佛氏早就發現這個秘密,只是他父權的思考壓抑了這層發現。
認同不一定比愛還差,也不一定要棄絕對母親的愛,男同志的感情世界就是一種對抗父權的具體行動。

以上的說法更在【我的酷兒婚禮】得到印證,大家千萬不要被片名所騙,以為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同志,其實,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同志的母親,而且是生氣勃勃有陽具的母親。
我們只消細數這部電影的母親,就可以知道母親何以有陽具?
熱愛跟陌生人做愛的母親(性成癮患者?)、挑戰階級跟藍領戀愛的母親,餵養的母親/卻傳達著控制以及被棄絕的唉怨(就向那隻她被兒子的情人棄絕的狗)、當然,還有那位手叉著腰,身穿高級套裝,在大飯店頤指氣使的女總裁(還有另一位為全國同志證婚的女法官)。

同性戀的母親絲毫不讓鬚眉,當所有男同性戀想向婚姻體制靠攏的時候,這些酷兒的母親卻無所不用其極地挑戰體制。在這部電影,我看到母親的力量,有他們跟兒子的羅曼史,但更叫我感動的是身為一個人的力量。
2006/7/2 花蓮 樹石居
(照片引用以及相關資訊請點選:http://www.tiff.org.tw/2006TIFF/Programs/Programs_Z.aspx?ID=160&a=C&b=5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tmerri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